📊这回对自己做了一次数据分析。
如果说之前本科的时候是前十六周快活地温水泡脚,后两周一口气把泡脚水全部喝下去,那在卡梅的第一学期就像是每周都在喝洗脚水......
回看这学期,最开心的是坚持下来了每天的时间记录。这学期每个月尾都坚持把前四周的时间数据整理出来,一学期过完,拥有了一张填满107*15个单元格的excel大表。本着不浪费任何可能有价值的数据的原则,决定效仿一下某宝、某乎、某瓣和某易的《年度用户报告》,给自己做一次时间数据分析⏳
----正文分割线----
1. 数据搜集 Data Collection
起止时间:从8.26开学第一天到12.10考完本学期最后一门课
总记录数:107条
统计维度:4大类15个细项指标
2. 数据清洗 Data Cleaning
缺失值:8.26 ~ 9.1 (丝毫不在状态的开学第一周,可以忽略不计)
异常值:9.21(这一整天献给了德勤的case),10.23(打完流感疫苗发烧了一整晚...除了睡觉啥都没干...剔除...),10.18(秋假日),11.29(Black Friday无心学习)
有效记录:96条(剔除完以上之后)
3. 数据分析 Data Exploration
先按大类画了一张秋季学期总的时间分布饼图👇
谨遵“heart in work”的校训,这学期四分之三的时间都花在了学习上,将近五分之一的时间在吃,震惊我的是这学期的运动时间竟然比洗衣服时间还少......不过考虑到洗衣服打扫吸尘也算是在消耗卡路里,可以原谅自己。
每周的学习时间分布长这样(纵轴是周数,每个长方块是当周加总的学习时间,单位是分钟)👇
明显看到后半学期比前半学期爱学习(其实真实原因是mini2比mini1多选了一门课🤗),算了一下平均数,多选的这门课直接导致我mini2的每周学习时间平均增加454.36分钟(约等于7.6小时)。
最小值出现在第八周,这一周,mini1结束,虽然只有短短三天的秋假,但足以磨灭我的学习斗志。
第11周和第15周的我犹如学霸附体,学习时间超过了40小时(还不包括平时上课的时间)。赶紧上canvas看看这两周发生了啥,第11周考了econ做了db的project加上11.7四个连环due,第15周12.5三门期末,难怪难怪,我就说自己从来不会没有缘由地变身学霸。
按课程分类,这学期总共选了七门课,正好画出一个调色盘👇
不出所料,煎熬了一整个学期的db课盘踞了超过四分之一的面积,不禁想起那一个个被db的announcement轰炸邮箱的日夜......Moore绝对是我这学期遇到过的最细心负责的教授,也确实在这门课上学到不少干货,希望不要忘得太快。
我继续用箱线图统计了每日睡眠时间,仍然以周为单位👇
每个箱子的中线是当周的睡眠平均值,本来以为在课业的重压下,箱子们会分布在纵坐标轴的下半区域的,结果基本每周的平均睡眠时间都在六小时以上,整个学期的总体平均值算出来竟然有6小时19分54秒,一点也不比本科少。但平均值受极值的影响太大,我认为这个数据不具有充分说服力。
整个学期我总共有六天的睡眠时间没有达到三小时,唯一的一次通宵在第11周11月4号,原因是第二天有两个大due和一场占比25%的考试,然而打脸的是,那场考试却是我整个学期考得最差的一次......从此立下flag,再多没完成的任务,也绝不通宵!!
最后画了一张体重折线图,没脸给纵坐标了👇
由图易得,总体斜率为正。一句话概括就是:间歇性变瘦,持续性变胖。🤷♀️
4. 总结 Conclusion
做过很多公司案例分析的作业,第一次尝试把自己的数据可视化出来。挺有意思的,想到每一个单元格都是自己生产出来的,没有任何水分,一整学期十六周一百零七天的努力和懈怠就这样被摊开在几张图里,供我审视。
如果要给我的19fall一个关键词的话,应该是“适应”。虽然一直自认为是适应能力很强的人,但是当学习、生活和求职的三重压力一起涌来的时候还是会招架不住。这学期要适应的东西太多了。适应新的环境,适应放学后还要回家自己做饭的日常,适应所有作业都要用电脑完成的日子,适应占比可能比期末都高的平时测验,连聊天都要适应英文版的表情包。(记得第一次用队友分享来的google sheet编辑文档,我不知道共享文档能自动保存,花了好久去找save的图标。)
下学期想给自己定几个小目标:希望能更自信一些,有想法就多去表达,多去Office Hour;少一点熬夜,这次客观分析了数据,发现我很多次熬夜都不是因为作业;due发布之后早一点开始写,也能少一点due前的熬夜;要找到更适合的排解压力方式,减少情绪化暴食;还想减少周末宅在家的时间,作业写完了就多走出去探索这座小城市;还希望下学期结束再画时间饼图的时候,运动占的面积能大一点。就这些了,下学期一定会有进步!💪
----end----